正在加載......
分類清單

首頁 > Encounter 「遇」季刊 > 時尚美學 > 2009.夏季號 NO.23

從“現代繪畫”看“時尚流行”

近兩年來,台灣藝文界舉辦的國際畫展,不僅在新聞媒體上炒熱話題、票房得利,也在熱鬧中逐步提昇台灣民眾的藝術欣賞層次。今年的展出主題集中在二十世紀的現代繪畫藝術,從〝普普教父--安迪•沃荷世界巡迴展〞到〝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現代藝術巨匠作品再度駐足台北,彷彿見證上一世紀歐美現代藝術與流行演變間的相互親密關係!

撰文/繆如新
圖片、資料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公關組、高雄市立美術館公關組

研究流行史的人們經常從古典繪畫中,找尋時尚流行的發展軌跡,但自從印象派在畫壇掀起革命性的觀念,加上1888年相機正式問市、1895年電影發明後,世紀末的繪畫界逐步摒棄了寫實觀念,朝向全新的藝術思潮發展。現代繪畫藝術與時尚之間是從此脫節?還是以另一種形態的思維緊密共生呢?

現代藝術觀念改寫現代時尚
二十世紀的歐美畫派,呈現前所未見的百家爭鳴景象,表面上看來,藝術品似乎只是藝術家個人的喜好與才華表現,但從歷史觀點來看,具代表性的藝術主張,其實正反映出當下時代背景的社會思潮。當藝術家的創作與時代脈動吻合,就成為當代的藝術主流,而二十世紀的主流時尚,也與現代繪畫的發展具有同樣的時代意義。BR>
在美術史上,被歸類為現代藝術與近代藝術的分界點,可以說是從「新藝術派」(Art Nouveau)開始的。「新藝術」起源於十九世紀末,以華麗的曲線和複雜的東方與阿拉伯風格裝飾為其特色,對近代設計和工藝帶來極大的影響,當然也對當時的服裝設計造成非常大的衝擊,然而,真正的藝術與時尚革命氣息,卻爆發於「野獸派」興起的時刻。1905年,馬諦蒂斯與他的朋友在法國巴黎秋季沙龍展中,展出了一系列色彩鮮明強烈、色塊與色調單純的畫作,讓繪畫的觀念脫離對自然的模仿,從客觀的形體進而發揮畫家們無限的創意。我們可以說,野獸派帶領西洋繪畫朝向更深度的思維表現,藝術家們專注於藝術的態度大過於技巧本身,自此開始,巴黎藝術與設計界充滿了創新思潮,畢卡索和布拉克的立體主義、表現派、未來派陸續誕生。

但藝術真正全面改寫流行的時刻,卻遲至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當新藝術、野獸派、立體派造成藝術的觀念革命後,一次大戰時期反戰的達達主義,及後續發展的超現實主義,才完全解放了繪畫和設計的意象。這一點由時裝大師香奈兒(Coco Chanel)的設計成就即可看出,這位設計理念超越其裁縫技巧的服裝革命家,與當時的現代藝術家們密切往來,她更將藝術革命的理念轉化為時裝創作上的素材,從簡潔單純的形式、解放女性的概念,到以強烈的黑色與紅色反映對戰爭的慘痛記憶等等,不僅改變了流行觀念、服裝款式、剪裁,甚至影響了後來服裝的生產製造模式,新的時尚化妝模樣也自此誕生,而所謂的現代流行,至此時才真正開始。

普普、歐普藝術與流行文化
時尚與現代藝術第二次緊密的互動時期,已經是1960年代之後的事了,也是流行成為國際性產業的關鍵時段,此時期的藝術界有一股龐大的勢力正在滋長──那就是「普普藝術」。
普普藝術始於英國,卻在美國紐約發揚光大,並且立即成為一股潮流,吸引全球年輕人的興趣。與其說普普是一種藝術運動,還不如將普普藝術視為設計界的一窩風,因為普普藝術的根源,其實是美國的大眾文化,藝術家們發現當時的人們對美國大眾文化及物質極為崇拜,而從好萊塢電影、流行搖滾樂、美國的消費文化獲得啟發,由於取材原本就符合大眾胃口,也使得普普藝術快速獲得媒體的認同,並加速其染感勢力。

嚴格來說,普普藝術中的繪畫並不等於繪畫,因為它大量以複製、照相、印刷等手法來製作看似「繪畫」的藝術品,並且大量挪用現成的影像權充創意,其手法既粗糙簡易,題材又通俗不入流,但卻完全符合普羅大眾的口味。知名的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的作品更影響了各個設計層面,包括服裝、化妝品處處可見其身影。而比普普藝術更早抬頭的歐普藝術,雖然缺乏普普藝術的通俗題材,但其著重光學、系統化、組織化與科技面的技法,卻被廣泛運用於布料的印花上。總括來看,1960年代的流行圖案設計、色彩的多樣化,都與當時的歐普藝術和普普藝術脫離不了關係,這兩大藝術理論對服飾設計的影響力直至今日,如今,設計師們還是經常不自覺地按照歐普藝術中規律性的視覺動感理論,做為設計佈局的圭臬。


時裝素材與繪畫
時裝設計直接向藝術取材在現今的時尚界早已習以為常,但對於充滿反傳統、反文化、反階級意識形態的1960年代而言,時尚設計師將時裝與前衛藝術的結合,似乎是順應著社會思潮而誕生的新流行,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即是知名的時裝大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1936-2008)和瑪莉官(Mary Quant, 1934-)。
與香奈兒運用現代藝術的色彩、觀念來解放服裝原有的款式相比,聖羅蘭擅長直接從藝術品中擷取影像融入服裝設計。聖羅蘭認為生活當中藝術無所不在,他喜歡收藏藝術品,更 熱愛現代藝術,特別是野獸派的馬諦斯,還有畢卡索、蒙特里安,和他的好友──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的作品,他曾巧妙地將蒙特里安1930年的「結構紅藍黃」的圖像,直接複製於時裝設計。這種純粹將藝術的圖樣直接運用的手法,使得商業藝術和純藝術創作瞬間產生交集,不僅讓一般民眾認為他的服裝具有強烈的現代藝術感,在當時也堪稱創舉。

至於瑪莉官,她除了在布料印花上大玩普普和歐普藝術的概念外,可愛的花朵圖案、普普藝術式的繽紛色彩、簡單的幾何式造型與剪裁,讓時裝別具吸引力,也成為1960年代時尚界的最具代表性的圖騰。

藝術即時尚??
有些人質疑:流行時尚一定要跟藝術混為一談嗎?的確,流行與藝術絕非必要的拍擋,但流行與藝術的潮流和時代的脈動同源,卻是不爭的事實。流行時尚是一種文化(無論是主流文化或次文化),流行時尚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普普藝術的前輩們為了使藝術生活化,選擇和普羅大眾們站在同一戰線,而今,時尚流行界卻反過來,一窩風選擇使用安迪.沃荷的畫來附庸風雅一番,不知是時尚走了倒退路?抑或藝術真正的生活化了?

以藝術的觀點來看,聖羅蘭將現代繪畫的色彩和構圖運用於服裝中,在色彩的配置與人體結構的結合上,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他在藝術界與時尚界獲得同樣肯定的評價。而近年來時尚界當紅的安娜蘇(Anna Sui),因為在世紀末重新採用了「新藝術」的設計元素,無論在化妝品或包裝設計上,創造出全新的神秘美學,適逢時下歐美文壇與電影界的魔幻風潮,因而普遍獲得消費大眾的支持,也造成時尚設計界一片跟風。

另一方面,在二十一世紀初,我們也看到許多創意玩過頭的彩妝大師,遭到化妝品公司不續約的處置,其原因在於作品既無藝術地位可言,更缺乏商業價值。很可惜,當今仍有某些設計師喜歡以譁眾取寵的手法,硬生生地擷取部分現代藝術的圖像,直接放在服裝秀場上,而非從人體結構、人性觀點或視覺美學、布料產業等等服裝設計的基本概念著手,雖然讓服裝發表會具備新聞噱頭,卻沒有深入的個人主張與設計意念。「藝術生活化」貴在徹底打破精緻藝術與通俗藝術的界限,創造出具有商業價值的作品,服裝秀場的美學在誇張、熱鬧之餘,不知是否能在本世紀第一波金融風暴後,真正體會出「藝術生活化」的真諦?



官網改版上線

•本網站內文、圖片版權皆歸肯邦公司所有,未經許可切勿任意轉載。
肯邦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c) Canbran International Inc.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建八路16號8樓之3 (遠東世紀廣場D棟) 
E-mail:
mayw@can.com.tw, pauls@can.com.tw
電話:(02)8226-5811 傳真:(02)8226-5775 全省消費者免費服務專線:0800-00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