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分類清單

首頁 > Encounter 「遇」季刊 > 藝文特區 > 2015. 春季號 NO.35

深入蜿創作是畫家自我實踐的憑藉,透露對生命的無限關懷。

繪畫是他追尋自我實踐的精神憑藉,相信藝術來自於人,來自於生活與生命,不受市場價格起落的影響,專注於個人創作,慣常用心地體味生活,覺察人性中本質的美感,探求生命中深刻的感動,並援引為創作的源源動力;而這份對生命的無限關懷,也使得他的作品一逕散發著溫暖的氣息,貼近觀者的心靈。

走過 60年代的法國巴黎大學湖,70年代紐約時尚的照相寫實、普普藝術等風潮,及至 90年代台灣藝術市場的崛起,這些種種環境時空的推移更改,但不變的是藝術家江賢二的手,仍然不變的拿著畫筆,仍揮灑出感動人的溫度,看似靜止又似浮動的《流浪者之歌》,寄託了藝術家位於生命的提問與時空流轉間的當下情緒;避看塵俗,凝視心燈呼召,而捕捉、鋪陳出台灣老廟精神的《百年廟》;移居都蘭歲月裡的細

膩觀察自然,接納窗外的光線與景致,進而在畫布上,大膽綻放其色彩燦爛、筆觸柔細的《比西里岸之夢》,藝術家江賢二從千姿百態的色彩中,暈、抹、凝、灑的不斷尋求日常生活裡那純然的感動,更悟出了藝術那感動人的精神性,投射出淨化人心的入世靈光。

繪畫是從生澀開始卻執著一輩子的深刻感情

由於母親早逝,江賢二在成長過程始終鬱鬱寡歡,甚至在年少時就以認真考慮過從事傳教士的工作,所幸埋身創作讓他一個得以宣洩情緒的管道。而畫作的題材,讓人出乎意外的竟多來自於音樂。原來,這背後所隱藏的,是一段生澀開始卻執著一輩子的深刻感情。江賢二大學毫不費力地考上師大藝術系,每天總提著一個沾滿顏料的畫箱搭公車上學,就這樣認識了坐在同班車上,主修聲樂的師大音樂系女生──范香蘭。同一時間江賢二也開始苦練大提琴好一段時間,喜愛音樂的心情卻從來沒有變過。彼時,荀白克(註1)的《淨化之夜》一曲讓江賢二困惑、寂苦的心靈獲得蘊藉與昇華,並化為他筆下的題材,1965年所完成的同名之作就成為他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期代表作品。《淨化之夜》從此成為江賢二長時間的創作靈感來源,在此前一年,《茫》、《尋》等作仍受到新表現主義藝術家保羅•克利(Paul Klee)影響,強調類似銅版畫的質感呈現,作品標題更可輕易看出這名青年學子的苦澀。這段期間江賢二經常跟許常惠、李泰祥等已在台灣音樂史上鐫刻下自己的名字的幾位好友混在一起。尤其許常惠當年在舉辦音樂會的時候,經常向他借畫作來為演出現場增添藝術氣息,甚至有一件珍愛的作品經過多年歲月以不知所蹤。如今斯人已遠,也讓江賢二對於無法言說的生命因緣有更多感悟。

兩位影響最為深遠的藝術家

影響江賢二最為深遠的藝術家,一是音樂家馬勒(Gustav Malher,1860~1911),另一位則是現代雕塑家賈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1901~1906),兩者都不是畫家,但他們在探索人性深沉內涵的努力,卻是同樣執著;其作品與江賢二的精神內省追求,也同樣接近。馬勒出生於波希米亞(今捷克中西部),他一生所渴望的,便是透過他的音樂「把自己從自身跳脫出來,昇華到可觸及永恆與神性的境界。」這樣強烈而濃厚的宗教性特質,從初中開始,就一直扮演著江賢二生命與藝術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角色。

賈克梅第源自對人類形像的的獨特觀點,反映了其對於人類存在價值的探究的創作,則在江賢二夫妻在1967年首度踏上巴黎的土地,帶給他極大的視覺衝擊與內心震撼。他回憶說:「其實我到巴黎去,想學的是雕塑。經過一次又一次來到賈克梅第的《行走的人》面前,與之溝通、對話。後來才終於發現,原來吸引我的不是雕塑本身的肌理,而是從旁邊瀰漫出來的神秘氣息,彷彿一股奮力往外推開的強大力量。」至此,江賢二走進了賈克梅第的靈魂深處,也為自己的創作找到一條異常清晰的道路。而這也幫助我們去理解,為何他大部分的作品看來都似乎不見邊界跟盡頭,不知從哪裡開始,也不知在那邊結束。

那些長年旅居海外的日子

1968年,巴黎五月學潮爆發,江賢二夫妻兩人也遭遇過躲警察、躲催淚彈的日子,索性遷居紐約。一待,就是將近30個年頭。那段期間,作品受到西方極簡主義影響,但畫作仍感受出人的感情與溫度,也由於這不一樣的極簡風格,紐約Lamagna與O.K.Harris畫廊分別邀請他舉辦個展。
雖然江賢二定居於紐約,但仍對巴黎有著割捨不下的情感,《巴黎聖母院》即是他返巴黎後的代表創作;1983年舉家由SOHO搬至長島定居,便促使兩夫妻對海有濃厚的感情,同時,從1989~1993年之間發展出《聖巴爾斯島》系列作品。

台東就像是畫家的希望之地

90年代,江賢二高齡的父親身體微恙,促使江賢二決定返台就近照顧。隨後不久,就在1997年於誠品畫廊舉辦了他在台灣的首次個展,獲得了極大的迴響。幾十年的功力積累,終於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開出豐碩的果實。接下來幾次的個展,同樣取得優異的成績與好評。
因為江賢二夫婦嚮往海岸生活,從2005年開始,他們沿著花東海岸線一路南下,開始找地,最終看中了金樽這塊面對著無邊無際大海的土地。對喜歡看海的夫妻兩人來說,這裡就像是他們的希望之地,也是江賢二藝術路程的另一個新生。他說,海給人的想像空間很大,對他而言像是一張無垠的畫布,可以盡情地在上面揮灑。

畫風逆轉─色彩的繽紛綻放

2007年秋天搬到這裡之後,江賢二的創作,也開始產生了與先前都在略顯陰暗的工作室裡所完成的系列作品截然不同的變化。例如「銀湖」系列作品,像極了午後時分,大片潑灑在窗外蔚藍海面的不規則形狀陽光,卻也同夜間仰望即可清晰看見的星雲如帶,訴說著宇宙的無窮奧妙。目前仍在持續的「比西里岸之夢」與「乘著歌聲的翅膀」系列,用色可說繽紛到了極致,都是江賢二從眼前所感受的花東海岸景物與純樸生活經驗而來。反觀,江賢二早期的《淨化之夜》、《巴黎聖母院》、《聖巴爾斯島系列》,到回台之後發展的《百年廟》、《對永恆的冥想》、《銀湖系列》...... 讓人不得不訝於他豐沛的創作能量與勇於求新求變的精神。

以藝術修道的心志越發堅定

江賢二表示,活了一大把年紀,可以試試以前還沒做過的事,他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其實,我一直夢想能建造一座精神性的空間,身處其中所感受到的能量,能夠不下於任何一件藝術品。因此,怎樣在空間裡頭,透過冰冷堅硬的媒材,來創造可以溫暖人心效果的作品,是我最大的挑戰。」平面繪畫與立體雕塑和建築形式上雖然不同,但對他來說,終極精神卻是一致的。畢竟,藝術始終是從人性出發,作品如果沒有溫度,就無法顯現其意義,人類的精神靈光也將被遮蔽。雖然已屆古稀,江賢二對人性專注凝神的關懷與探索,及其以藝術修道的心志,仍未停歇。

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江賢二 2014個展

「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江賢二 2014個展」是藝術家江賢二送給台東的一份特別禮物。長年旅居異域的江賢二,自 2008年開始定居台東金樽,也因而展開了他藝術生命的全新篇章。本次展覽回顧藝術家超過四十年的創作歷程,從其早年為探索生命價值、存在的意義而自我流放異鄉的作品,一直到近年創作的巨作群《比西里岸之夢》系列。

精選的 24件畫作,於「山歌」與「海舞」二個展廳中展出。從「山歌廳」開始,是江賢二近年創作的巨作群《比西里岸之夢》系列,此系列見證藝術家移居台東都蘭後畫風的轉變,從早期用色暗鬱凝重,轉向繽紛瑰麗,而風格上的轉變其實也代表著江賢二在多年的生活歷練後,逐步走出早年對自我內心世界無盡的探究,轉而面向大自然造物的謙卑禮讚,臻至大開大合純熟而內斂的絕佳創作狀態。

而「海舞廳」則回溯藝術家早年的創作脈絡 - 為了探索生命價值、存在的意義而自我流放異鄉的作品,例如:《巴黎聖母院》、《遠方之死》、《聖巴爾斯島》,到回歸鄉土後對自身文化的動人回視,例如:《百年廟》系列,到逐漸放開自我,面向對自然造物懷抱謙卑感恩胸懷的創作,例如:《銀湖》系列。展現江賢二對於生命無常的喟嘆與體悟,藉由對宗教性神聖空間的轉譯,或對幽微光線的捕捉,希望提供觀眾一個此生的心靈暫憩之所。

本次展覽將呈現出江賢二長年來對藝術「神聖性」探究的成果,從具宗教意涵的畫作,一直到坦然面對自然造物,禮讚其奧秘的創作,希望提供觀眾一個豐富的心靈暫憩之所。



官網改版上線

•本網站內文、圖片版權皆歸肯邦公司所有,未經許可切勿任意轉載。
肯邦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c) Canbran International Inc.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建八路16號8樓之3 (遠東世紀廣場D棟) 
E-mail:
mayw@can.com.tw, pauls@can.com.tw
電話:(02)8226-5811 傳真:(02)8226-5775 全省消費者免費服務專線:0800-001-988